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731期)
1.(单选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政府的角色不应该是:
A.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B.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C.企业管理的参与者
D.市场秩序的监督者
【答案】C
【解析】A项: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各方利益,需要政府做一个各方利益的协调者,以便合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B项:发展低碳经济,公共服务涉及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做一个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保障环境、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C项: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落实政企分开,即政府的经济、行政、社会管理职能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分开,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引导企业经营,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政府的角色不应该是企业管理的参与者。
D项:发展低碳经济,市场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需要政府做一个市场秩序的监督者,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减少环境污染。
本题答案选C。
2.(单选题)俗语曰:“官风正,则民风淳”。这句话反映了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哪些功能?
A.决策
B.激励
C.导向
D.调节
【答案】C
【解析】“官风正,则民风淳”意为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坚持良好的党风、政风,百姓就会学习效仿,形成良好的民风,反映了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导向功能。本题答案选C。
【背景扩充】
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核心职能,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激励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是行政领导的主要手段之一。
调节职能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趋于加强,是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
3.(单选题)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企业盈利率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人的积极性
D.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D
【解析】泰勒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被成为“科学管理之父”。正确答案为D。
【背景知识】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工作定额原理
泰勒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改善工作表现,他提出:(1)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这样的机构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2)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就必须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其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研究这些人在工作中使用的基本操作或动作的精确序列,以及每个人所使用的工具;用秒表记录每一基本动作所需时间,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延误时间,找出做每一步工作的最快方法;消除所有错误动作、缓慢动作和无效动作;将最快最好的动作和最佳工具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序列,从而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3)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二、挑选头等工人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头等工人,既是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他为企业的人事管理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标准化原理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是过去曾存在的多种要素的结合。他把老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条例,于是构成了一种科学。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人的潜力不会自动跑出来,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潜力呢?方法就是把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传统的技巧归纳整理并结合起来,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其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利用上述原理将其标准化,这样就形成了科学的方法。用这一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环境因素等进行改进,消除种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一种最好的方法。
四、计件工资制
泰勒在1895年提出了一种具有很大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工资制”方案。其主要内容是:(1)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计件和工时的研究,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计算,制定出一个标准制度,以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恰当的工资率,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方法。(2)制定差别工资率。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酬,以资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并给以警告,如不改进,就要被解雇。例如,某项工作定额是10件,每件完成给0.1元。又规定该项工作完成定额工资率为125%,未完成定额率为80%,那么,如果完成定额,就可得工资为10×0.1×125%=1.25(元);如未完成定额,例如哪怕完成了9件,也只能得工资为9×0.1×80%=0.72(元)。(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据职位和工种,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工资尽可能地按他的技能和工作所付出的劳动来计算,而不是按他的职位来计算。其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现象,同时也是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要对每个人在准时上班、出勤率、诚实、快捷、技能及准确程度方面做出系统和细微的记录,然后根据这些记录不断调整他的工资。
五、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
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资方和工人的紧密、亲切和个人之间的合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他认为,没有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任何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都难以实施,难以发挥作用。
要使劳资双方进行密切合作,关键不在于制定什么制度和方法,而是要实行劳资双方在思想和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如果劳资双方都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不仅工人可以多拿工资,而且资本家也可以多拿利润,从而可以实现双方“最大限度的富裕”。
六、建立专门计划层
具体说来,计划部门要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布命令,其主要任务是:(1)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确定定额和操作方法的依据。(2)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工具。(3)拟订计划并发布指令和命令。(4)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在现场,工人或工头则从事执行的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的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能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泰勒的这种管理方法使得管理思想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将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七、职能工长制
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他认为这种职能工长制度有三个优点:(1)每个职能工长只承担某项职能,职责单一,对管理者培训花费的时间较少,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2)管理人员的职能明确,容易提高效率。(3)由于作业计划由计划部门拟订,工具和作业方法标准化,车间现场工长只负责现场指挥与监督,因此非熟练技术的工人也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生产费用。
八、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这种例外的原则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4.(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
协调机制伴随着政府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和层次,协调机制的目的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先配置,公关事务的良好治理,增强政府系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和回应性,提高政府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下列属于政府系统与外部系统环境系统协调方法的是:
A.党政联席会议
B.听证会
C.新闻发布会
D.政务微博
【答案】BCD
【解析】A项:党政联席会议属于政府系统内部协调的方法。党政联席会议是一种领导班子集体议事的会议形式。加强党的领导,协调党政联系、保障集体领导,可促进工作决策的民主化,及时调度、安排、研究、处理重大问题,及时交流和沟通思想,统一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B、C、D项:听证会、新闻发布会、政务微博均属于政府系统与外部环境协调的方法。
正确答案为BCD。
5.(单选题)G2E是指( )。
A.政府间政务
B.政府与公众间
C.政府与商业机构
D.政府与其所属的工作人员
【答案】D
【解析】G2E电子政务。指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雇员(Employee)之间的电子政务,也有学者把它称之为内部效率效能(IEE)电子政务模式。正确答案为D。
猜您喜欢: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43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74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4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6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713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24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718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622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87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555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94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54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16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13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48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90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82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29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8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5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