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测资料 > 管理常识 >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638期)

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638期)

发布:老吴公考 时间:2022-10-29

加督学老师微信,免费领取教师考试资料,免费进群刷题!

考试公告: 国考 | 山西 | 山东 | 浙江 | 辽宁 | 江苏 | 河北 | 广东

历年真题: 申论真题 | 行测真题 | 面试真题

免费刷题: 添加老吴教考王老师微信号(13234415932), 老吴教师考试公众号(lwgkjk)

1.(单选题)“物质奖励+纪律惩罚”所依据的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什么假定?

A.“机械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复杂人”

【答案】B

【解析】A项:“机械人”假设认为,人是进行生产作业的机械工具,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令、进行作业,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一个管理者认可和执行“机械人”假设理论,那么下属便只会得到“纪律惩罚”,而不会得到“物质奖励”。A项错误。

B项:“经济人”假设认为,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唯一的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物质奖励+纪律惩罚”就是一种通过经济报酬的增加或减少来激励生产、避免损失的一种管理手段。B项正确。

C项:“社会人”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如果一个管理者认可和执行“社会人”假设理论,那么他(她)会更加关注下属对团队的归属感,而不是强调物质奖励+纪律惩罚。C项错误。

D项:“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是很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和需求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表现。每个人的需要及需要的层次都不尽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人的需要和潜力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一个管理者认可和执行“复杂人”假设理论,那么他(她)会根据每个下属的不同需求,来激励他们做好工作。排除D项。

综上,本题答案选B。

2.(多选题)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在高度竞争得条件下赢得主动非常重要,下列属于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是:

A.具体性

B.长远性

C.相对稳定性

D.全局性

【答案】BCD

【解析】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经营战略是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所进行的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有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和相对稳定性。本题答案选BCD。

【背景扩充】

全局性: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规定的是企业的总体行动,它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虽然它必然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是,这些局部活动是作为总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战略中出现的。这样也就使经营战略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长远性:企业的经营战略,既是企业谋取长远发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业对未来较长时期(五年以上)内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通盘筹划。虽然它的制定要以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当前情况为出发点,并且对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限制作用,但是,这一切也都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是长远发展的起步。凡是为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所确定的长期基本不变的行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都是战略。而那种针对当前形势灵活地适应短期变化,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都是战术。

抗争性:企业经营战略是关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行动方案,同时也是针对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迎接这些挑战的行动方案。它与那些不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企业现状、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为目的的行动方案不同。只有当这些工作与强化企业竞争力量和迎接挑战直接相关、具有战略意义时,才能构成经营战略的内容。应当明确,市场如战场,现代的市场总是与激烈的竞争密切相关的。经营战略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严峻的挑战,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就是为了取得优势地位,战胜对手,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纲领性:企业战略规定的是,企业总体的长远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前进道路,以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这些都是原则性的、概括性的规定,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它必须通过展开、分解和落实等过程,才能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相对稳定性:由于经营战略规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长远性,只要战略实施的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即使有些变化,也是预料之中的,那么企业经营战略中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应该朝令夕改。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也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

3.(单选题)某市政府经专家论证和环保评价后,决定在所辖某区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引起周围居民强烈反对。如果你是该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你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大沟通力度,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B.加大执法力度,保证规划得到落实

C.加大补偿力度,安抚生活受到影响的居民

D.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觉悟水平

【答案】A

【解析】A项:在所辖区域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虽然经过了专家论证和环保评价,但周围居民依然强烈反对,说明群众对政府的决策还不知晓,不理解。作为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加大与居民的沟通力度,让居民了解此工程的建设情况,即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A项正确。

B项:周围居民对建垃圾焚烧厂不满意,说明政府前期的宣传和沟通工作没做好。因此要加大宣传和沟通力度,而不是用加大执法力度来强制执行。如果此时采取比较强硬的执法手段,反而会激化矛盾,不仅无法达到建设目的,而且还会导致干群关系恶化。B项错误。

C项:题干中并没有出现对老百姓财产和人身权益的侵害,因此不需要补偿。C项错误。

D项:题干并未体现出老百姓的觉悟低,因此不需要提高居民的觉悟水平。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背景扩充】

1.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

2.参与权是指公民有依照法律的规定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管理和决策。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北京市政府设立的非紧急救助服务,前身是1987年设立的“市长电话”。通过接听市民来电,解答公众咨询,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受理市民提出的诉求、问题、建议等,通过交办妥善解决市民遇到的非紧急类问题。

北京市提出“接诉即办”,即提高对“诉”的重视,加强“办”的力度。2019年1月1日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始将街道(乡镇)管辖权属清晰的群众诉求,直接派给街乡镇。街乡镇迅速回应“接诉即办”,区政府同时接到派单,负责督办。一般性问题7天反馈办理结果。

“接诉即办”推行以来收到很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截至6月底,12345共受理群众来电241万件,向街乡镇派单41万多件,一批市民集中关心、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机制的推动下,基层探索出24小时值班、群众诉求首接责任、“四微”工作法、新媒体派单、未诉先办等颇具实效的机制。

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638期)(图1)

4.(单选题)2019年1月1日以来,12345受理市民来电数百万件。根据12345群众来电诉求的“大数据”,北京市加强规律性研究,梳理形成违法建设、物业管理、群租房等11项专项整治问题清单,由市领导分工负责推动解决。

下列对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开展大数据分析和规律性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动“接诉即办”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

B.大大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靶向性

C.推动工作模式转变,从一类诉求打包办,到一个诉求一个诉求精细办

D.引导各区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有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

【答案】C

【解析】开展大数据分析和规律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群众问题,ABD项均体现在更好的解决问题上,而分析和研究数据与工作模式转变没有必然联系。C项说法错误,其他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C。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绩效在中国古代政府管理中早有应用。从《尚书》的“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到周朝《地官》中的相关规定。堂南汉已形成较完整的绩效制度。宋庆历年间,范仲淹在向皇帝提交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中,第一条为“明黜陟”,即废除“磨勘制”,恢复宋朝的考绩制。宋朝在救灾上有不成文规定,主办官员若能用好政府拨款,且无贪贿和灾民暴乱,则为“有功”;若不动用国库,而是运用地方资源救灾,则为“有绩效”。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对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大改革,影响深远。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该怎么做,事关改革成败。“全面”是相对于局部、片面或举例说明而言的,按此理解,全面绩效管理是全覆盖公共部门、公共资金的管理。绩效管理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其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采用“有效公共服务+预算”的双要素管理。通过绩效指标、绩效目标,将公共部门职能转化为责任,以绩效评价来监察结果,从而将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纳入该体系,是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抓手”。它按不同对象设计管理环节,如对部门采用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绩效拨款、绩效评价等环节管理,从而区别于传统管理。

绩效管理属于科学管理,科学性是其基本属性,主要通过制度建设、绩效指标和日常管理体现。绩效指标应按部门职能、预算项目目标设计,遵循量化规则,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则应符合公共管理规律和流程化、环节化管理要求,如对预算项目采用前期、中期、后期评价模式,对部门管理采用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绩效拨款、绩效评价环节模式。绩效指标应指向结果,绩效评价是对结果而非管理过程的评价。绩效管理过程各项评价结果应按法律、《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公开。

5.(不定项选择题)绩效在中国古代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是基于______的目的。

A.考察官员的执政结果

B.选拔和激励有担当、政绩卓著的官员

C.淘汰贪官庸官

D.防御和抵抗外来入侵

【答案】ABC

【解析】“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的意思是三年考核一次,三次考核之后,提升贤明者,罢免昏庸者。体现了中国古代实行考绩制度的目的是考察官员的执政结果;选拔和激励有担当、政绩卓著的官员,淘汰贪官庸官。同时,宋代在救灾上的不成文规定,也体现了激励选拔担当、政绩卓著的官员,遏制官员贪腐目的。ABC项当选。D项中,防御和抵抗外来人员,在材料中未提及。

本题答案为ABC。

猜您喜欢:

管理常识相关栏目
教师招聘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领资料
Copyright © 2020-2021 山西鸿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老吴公考山西总校:山西太原小店区坞城路52号学府壹号
晋ICP备19013101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