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50期)
1.(单选题)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差别是:
A.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只具有排他性的特点
B.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C.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只具有竞争性的特点
D.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一对概念。经济学家们区分的标准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本题答案选B。
【背景扩充】
私人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所谓竞争性,意指增加一个消费者,需要减少任何其他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消费。所谓排他性,意指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付费才可以使用。
公共物品是指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提供而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的物品或劳务。公共物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 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全社会的人可以共同享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②消费的不排他性。即某个人、家庭或企业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妨碍其他人、家庭或企业同时享用。③受益的不可阻止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2.(单选题)下列关于行政监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法纪检查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实行监督
B.王某不服从交警处罚向交警支队提起行政复议不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
C.人民政协委员可以通过视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行政监督
D.行政监督的主体是执政党以外的政党组织、国家机关、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和社会公众
【答案】C
【解析】A项:人民法院主要通过审判活动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法纪检查是人民检察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实行监督的方式。A项错误。
B项: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而侵犯其合法权益,并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实施的被动行政行为,它兼具行政监督、行政救济和行政司法行为的特征和属性。王某不服交警处罚向交警支队提起行政复议,属于行政监督。B项错误。
C项: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三条第三款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可以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故人民政协可以通过视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行政监督。C项正确。
D项:行政监督的主体包括政党、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其中的政党监督不仅包括执政党监督,还包括民主党派的监督。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C。
3.(单选题)下列属于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是:
A.社区
B.法院
C.团县委
D.街道办事处
【答案】D
【解析】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是指执掌公共行政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
A项:《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注意: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而不是国家行政组织。排除A项。
B项:《宪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注意:法院属于审判机关,不属于国家行政组织。排除B项。
C项:共青团县委是共青团组织在县级行政区的领导机关。在所在县中共县委和上级共青团市委的领导下,依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开展工作。共青团县委不属于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排除C项。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所以,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属于地方行政机关,是我国国家行政组织。
本题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公文多使用专用语句作结尾。下面不属于此类语句的是:
A.上述要求,请予批准
B.沿着……胜利前进
C.本令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D.上述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
【答案】B
【解析】公文中的专用语句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B项“沿着……胜利前进”不属于公文专用语句。通常用在演讲稿中,起到号召作用,加强语气的作用。其他选项均为属于专用语句。本题答案选B。
5.(单选题)关于管理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B.“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C.“刺猬法则”提醒领导在管理实践中,要与下属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D.“羊群效应”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
【答案】D
【解析】A项表述正确。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这被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就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也企业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B项表述正确。“破窗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破窗理论”说明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C项表述正确。“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D项表述错误。“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而经济领域形成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称之为“马太效应”。
本题答案选D。
猜您喜欢: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544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30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70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52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84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87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36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773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6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50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687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692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538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783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63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680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62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806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8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