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测资料 > 管理常识 >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05期)

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05期)

发布:老吴公考 时间:2021-08-08

加督学老师微信,免费领取教师考试资料,免费进群刷题!

考试公告: 国考 | 山西 | 山东 | 浙江 | 辽宁 | 江苏 | 河北 | 广东

历年真题: 申论真题 | 行测真题 | 面试真题

免费刷题: 添加老吴教考王老师微信号(13234415932), 老吴教师考试公众号(lwgkjk)

1.(单选题)控制就是事情按计划进行,为此就需要在组织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随时监控是否存在偏差。在发现偏差后,有人提倡“消灭偏差”,以下正确的是:

A.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只有消灭了偏差才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现

B.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如果要完全消灭偏差成本太高了

C.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应该允许偏差的存在,只有超出控制标准的偏差才进行纠偏

D.以上提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偏差指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的偏离度。这种偏差在统计学中又称为表观误差,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存在的。

A项:“消灭偏差”这种提法是错误的。我们应允许偏差存在,当其超出控制标准时才进行纠偏。

B项:“完全消灭偏差”只存在于理论中,现实中难以完全消除偏差。这与成本的高低无关。

C项:我们允许偏差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只有超出控制标准的偏差才会进行纠偏。C项正确。

D项:因为C项说法正确,所以D项“以上提法都不正确”就是错误的。

综上,本题答案选C。

2.(单选题)政策监控是贯穿政策过程始终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合成。监控目的在于保证制定出尽可能完善的政策方案,并保证政策方案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偏差。政策监控的作用一般不包括________。

A.形成政策方案

B.保证政策合法化

C.实现政策调整与完善

D.促使政策终结

【答案】A

【解析】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中,由于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以及意外事件,使得政策方案不完善、误解、曲解、滥用政策或执行不力,直接影响到了政策本身的质量及执行结果。因此,必须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制定出尽可能完善的政策,保证正确的政策能得到贯彻实施,并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偏差。这样才能提高政策绩效,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监控的作用不包括A项中的形成政策方案。形成政策方案属于政策评估的作用之一。政策评估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断。从而调整、修正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

本题答案选A。

3.(单选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属于政府职能的有:

A.企业人事管理

B.企业注册登记

C.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D.企业财务管理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以下简称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B项中,企业注册登记属于政府职能范畴。其他选项都属于企业内部行为,由企业自行管理。本题答案为B。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流动人口导入区,某市面临常住人口不断增多,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因而决定在未来三年内新建一座大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经过全面考察,初步设计了A、B、C3个选址方案,A方案的优点是远离居民住宅区,但位于上风口。B方案的优点是位于下风口,但距离居民住宅区较近,C方案的优点是远离居民住宅区,但距离城市供水水源地较近。为了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该市决定将三个选址方案交由全市人民表决,表决的基本规则是每一位常住市民对三个方案分别打分,分值从一到三。即被投票列为第一位的方案得到三分,列第二位的方案得到两分,被投票者列为最后一位的方案得一分。把所有投票者对每个方案的分数分别加起来得最高分的方案为优胜方案。

4.(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有助于方案优化的有:

A.由于公众意见非常分散,因而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主导决策结果

B.由于B方案距离居民区较近,因而应该适当加大这一部分居民的投票权重

C.由于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具有专业性,因而应该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

D.由于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具有法定性,因而应该先排除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案

【答案】CD

【解析】A项“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决策结果”不利于方案的优化。应广泛收集民意。

B项,“加大某一部分居民投投票权重”会影响方案的优化,这部分居民会因为邻避效应而投反对票,这样影响投票的最终结果。

C项、D项有助于方案的优化。本题答案为CD。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绩效在中国古代政府管理中早有应用。从《尚书》的“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到周朝《地官》中的相关规定。堂南汉已形成较完整的绩效制度。宋庆历年间,范仲淹在向皇帝提交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中,第一条为“明黜陟”,即废除“磨勘制”,恢复宋朝的考绩制。宋朝在救灾上有不成文规定,主办官员若能用好政府拨款,且无贪贿和灾民暴乱,则为“有功”;若不动用国库,而是运用地方资源救灾,则为“有绩效”。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对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大改革,影响深远。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该怎么做,事关改革成败。“全面”是相对于局部、片面或举例说明而言的,按此理解,全面绩效管理是全覆盖公共部门、公共资金的管理。绩效管理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其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采用“有效公共服务+预算”的双要素管理。通过绩效指标、绩效目标,将公共部门职能转化为责任,以绩效评价来监察结果,从而将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纳入该体系,是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抓手”。它按不同对象设计管理环节,如对部门采用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绩效拨款、绩效评价等环节管理,从而区别于传统管理。

绩效管理属于科学管理,科学性是其基本属性,主要通过制度建设、绩效指标和日常管理体现。绩效指标应按部门职能、预算项目目标设计,遵循量化规则,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则应符合公共管理规律和流程化、环节化管理要求,如对预算项目采用前期、中期、后期评价模式,对部门管理采用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绩效拨款、绩效评价环节模式。绩效指标应指向结果,绩效评价是对结果而非管理过程的评价。绩效管理过程各项评价结果应按法律、《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公开。

5.(不定项选择题)根据材料,我国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原则包括______。

A.整体性原则

B.公益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答案】ACD

【解析】A项:材料提到,全面绩效管理是全覆盖公共部门、公共资金的管理。体现的是整体性原则。A项当选。

B项: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对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并未体现公益性。公益性原则指的是实施某种政策、方案、措施、活动等应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为目的。B项排除。

C项:材料提到,绩效管理属于科学管理,科学性是其根本属性。体现的是科学性原则。C项当选。

D项:材料提到,绩效管理过程各项评价结果应按法律、《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公开,体现的是公开性原则。D项当选。

本题答案为ACD。

猜您喜欢:

管理常识相关栏目
教师招聘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领资料
Copyright © 2020-2021 山西鸿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老吴公考山西总校:山西太原小店区坞城路52号学府壹号
晋ICP备19013101号-3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