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95期)
1.(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企业在目标设立过程中,通常目标要略高于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B.在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是控制的主体
C.组织的专项计划必须以综合计划为指导,避免与综合计划相脱节
D.扁平式管理需要较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比较困难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
B项说法正确,在管理过程中,各级各类领导者、管理者和各种管理机构都是控制的主体。
C项说法正确,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组织的专项计划必须以综合计划为指导,避免与综合计划相脱节。
D项说法错误,扁平式管理,亦称扁平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意在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D项中提到的“需要较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之间协调比较困难”的说法错误。
本题答案选D。
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行政外部监督的是:
A.立法监督
B.司法监督
C.政党监督
D.审计监督
【答案】D
【解析】行政监督包括行政内部监督和行政外部监督,行政外部监督有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行政内部监督主要指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D项不属于行政外部监督,而属于行政内部监督。故答案选项为D。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9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决定今年启动决定今年启 动上海市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17年整体实施。根据方案,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实行 统一考试,考生再选3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参加在6月的统一高考,满分各150分 ,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选择较好成绩计入总分。考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每门考试以满分70分计入总分。高校可 以根据专业要求和办学特色提出不超过3门的科目要求,考生只要满足其中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 根据上海改革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 思想政治、历史等13门科目,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合格”是高中生取 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此外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除合格性考试外,还增设等级 性考试,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并参加考试,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全由全市统一命 题和阅卷, 成绩按照等第呈现为A、B、C、D、E五等。13门科目的合格与等级考分散在高中三年,学生均能只能参加 一次,随教随考随清。 从2010年《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到2014年9月19日上海版的高考改 革方案公布,四年的时间里,上海始终在系统完整地考虑开展教育考试改革。这次的高考改革方案,被认为是恢复高 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也最复杂的改革,最终出台的方案是平衡公平性和科学性、理想方向和现实条件的结果。
3.(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
在上海高考新方案的出台过程中,有关部门调研多达71次,政策方案十易其稿,多次向中学、大学校长以及教育专家征询意见,这说明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________。
A.考虑不同部门的利益诉求
B.多渠道优化公众参与
C.多方面综合意见,对方案不断优化调整
D.做好多渠道的政策信息公开
【答案】C
【解析】“多次向中学、大学校长以及教育专家征询意见”等同于多方面综合意见,“政策方案十易其稿”是对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的过程。这说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多方面综合意见,对方案不断优化调整。
正确答案为C。
4.(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
公共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执行后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估公共政策时,必须分析不同层面的政策效果。
一般而言,政策效果主要包括: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意外效果
D.表面效果
【答案】AB
【解析】公共政策的效果包括以下类型:1、直接效果:指公共政策的实施对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及目标群体所产生的作用。2、附带效果: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并非作用对象的个人、团体或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超乎公共政策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该项公共政策的副产品。这类影响是公共政策的附带效果。3、潜在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成本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表现出来的效果。4、象征性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内容是象征性的,它产生的有形效果可能十分微弱,其初始用意也不过是让目标群体以为他们关心的问题已经得到完美解决或者正在得到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府的压力或者激发某种精神。
AB项属于公共政策的效果,本题答案为AB。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北京市政府设立的非紧急救助服务,前身是1987年设立的“市长电话”。通过接听市民来电,解答公众咨询,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受理市民提出的诉求、问题、建议等,通过交办妥善解决市民遇到的非紧急类问题。
北京市提出“接诉即办”,即提高对“诉”的重视,加强“办”的力度。2019年1月1日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始将街道(乡镇)管辖权属清晰的群众诉求,直接派给街乡镇。街乡镇迅速回应“接诉即办”,区政府同时接到派单,负责督办。一般性问题7天反馈办理结果。
“接诉即办”推行以来收到很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截至6月底,12345共受理群众来电241万件,向街乡镇派单41万多件,一批市民集中关心、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机制的推动下,基层探索出24小时值班、群众诉求首接责任、“四微”工作法、新媒体派单、未诉先办等颇具实效的机制。
5.(单选题)自2019年1月1日起,北京市逐步将各类热线整合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一号通”集中受理市民群众各类诉求。以下关于北京市这种整合热线改革举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意在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由各级监察机关直接对接百姓诉求
②打破过去各个单位各自受理、分别办理的局限,更加方便了市民诉求的表达
③引导政府部门“一竿子插到底”,到基层解决群众反映的现实难题
④重点为了解决街道职能定位不准、责权利不匹配等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中,各级监察机关并直接对接百姓诉求,根据《监察法》第三条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②正确,整合热线、实现“一号通”的改革,打破了过去各个单位各自受理、分别办理、效率低下的局限,更加方便市民诉求的表达。
③正确,集中受理市民群众各类诉求的方式在过去“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力量下沉到基层,引导政府部门“一竿子插到底”,到基层解决群众反映的现实难题。
④中,这种做法重点实现了案件办理在时间上、速度上、效果上的显著提升,并不是为了解决街道职能定位不准、责权利不匹配等问题。
②③正确。本题答案为B。
猜您喜欢: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18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70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72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92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8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6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6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17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29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5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88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246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447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2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71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87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94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79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386期)
- [管理常识]行测常识:管理常识真题、答案和解析(第1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