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文章精选:“德者有得”让城市文明更充盈(申论阅读推荐)
鸿知教育导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广大考生阅读申论时评文章《“德者有得”让城市文明更充盈》!阅读本文对广大考生培养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能力培养和申论热点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公交车霸座、遛狗不牵绳、电动车乱穿马路,这些让市民们头疼的不文明现象将有专门法规来约束。《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10月10日至20日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本市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包括依据文明行为记录,完善积分落户加分等优惠政策。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任何一种文明的成长和成熟,都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支撑。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城市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用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能够充分发挥法治的支撑作用,弘扬真善美、整治假丑恶,培养市民强烈的文明意识,进一步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提升与时代匹配的精神文明高度。
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最大亮点,就是坚持价值引领。一方面,注重“立规矩”,将文明养犬、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列入文明行为规范的相关条款;将随地吐痰、高空抛物、公交车霸座等作为整治重点,明确相应罚则。另一方面,注重“树风尚”,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依据文明行为记录,完善有关评比表彰、积分落户加分、住房和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优待、困难帮扶、现金奖励等优惠政策。这无疑为“好人有好报、德者有得”提供了制度支撑,为人们践行文明行为注入了“强心剂”。
崇德向善是社会文明的底色。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不仅在于对不法或不文明行为的惩戒,还在于对人们未来的行为进行指引。不法或不文明行为应当受到惩戒,而大力实践和倡导社会文明风尚,甚至敢于同违法或不文明行为作斗争的人,就应当受到社会的尊崇和褒奖。一直以来,崇德向善的“好人”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脊梁,他们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他们是文明新风的引领者。以激励回馈的方式让德者有“得”,不仅会吸引更多人向他们看齐,对弘扬文明新风也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让德者有“得”,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一种价值导向。时至今日,这种价值导向更是从国家层面给予了实实在在的落地。无论是物质上的帮扶还是精神上的褒奖,国家以各种形式对道德模范给予了高规格的礼遇,这是对“好人”的尊重和爱护,更是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飞越。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给予“好人”在评比表彰、积分落户加分、住房和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优待、困难帮扶以及招聘录用、职位晋升等多方面的优惠和奖励,着实能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对“好人”的尊崇,更能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列,从而形成“一个好人带动一批好人”的雁阵效应,让城市文明愈发充盈。
以上就是这篇时评的完整内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gwykswang.com)希望这篇时评对考生把握申论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语言表达能有所帮助。
猜您喜欢: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改革发力,让“艺考”回归本位(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机构改革,种好地方“试验田”(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激发制度治党的“乘数效应”(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推进刑事法治文明的坚实一步(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为红色文化拧紧制度“保险阀”(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饶了基层的“网红”吧(申论推荐阅读)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4次让座”的动人力量(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擦亮司法公开的“法治名片”(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传统文化要“种”进学生心田(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一切为了人民(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众心聚则战必胜(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学会在困境中化危为机(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在全社会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申论阅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以科学精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申论阅读推荐)
-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精选:为何5亿人爱上“手机种树”?(申论推荐阅读)